在接近凌晨的时间看央视《心理访谈》,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。一个仅仅20分钟的节目,真的帮助了上节目的人和电视机前的我们吗?
李子勋
到晚上11点,大连金先生一家一定守着央视12台看《心理访谈》。这是这个家庭每天必有的生活内容,坚持了两年了。说起来,金先生是与看韩剧的太太争遥控器时偶然撞到这节目的。当时,一个小姑娘隐身在竹丛后,正在控诉自己的妈妈。画面和声音一下子就把他们吸引住了。从此金先生全家看《心理访谈》雷打不动,太太的韩剧也要让路。两人各迷一位心理学家,先生喜欢杨凤池,太太崇拜李子勋。
从2004年12月底开播到现在,《心理访谈》已经3年多了。而在接近凌晨的时间看《心理访谈》,也已成为很多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。“我们做选题的原则是普遍性,在节目中所涉及的点,要对大多数观众有帮助。”制片人周凌说,《心理访谈》是一个大众科普栏目,它要以点带面,通过专家在电视上帮助当事人看到问题,获得成长,同时也要让电视机前的千千万万观众获得帮助。一个问题是:一位主持人,一个或几个当事人,一位心理学专家,仅仅20分钟的一个电视心理节目,真的帮助了上节目的人和电视机前的我们吗?
“不是专家还真解决不了”
对上节目的人有没有帮助,只有真正上过节目的人才有发言权。2007年3月19日播出的《母子恩仇录》嘉宾江晓兵认为,《心理访谈》上对了。
上节目是60岁的江妈妈提的。40多年了'母与子就像一对冤家,一说话就吮晓兵说“就是包公在世也解决不了”,江妈妈也不抱希望了。但看了一年的《心理访谈魏让她有了不甘心。那些带着敌意、愤怒和恐惧的嘉宾们,到最后不是互相拥抱就是轻松放下了。“这节目真的能帮助人。”江妈妈拨通了栏目组电话一一全中国观众都看到了,在节目中母子俩和解了。
“做完《心理访谈魏我感觉我和妈妈的关系前所未有的好。”晓兵说。在心理专家杨凤池帮助下'晓兵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觉得这个妈一点儿也不亲:8个月大时就给送到爷爷奶奶家,5岁才回来,在心里就从没把她看成是母亲!晓兵清楚地记得杨凤池是这么说的:“不是妈妈有多坏,而是我们内心有一种对妈妈的拒绝……”就是这一句看似普通的话,让晓兵泪流满面。在抗拒、犹豫、渴望等复杂的情感冲撞中,晓兵拥抱了妈妈一一这是平生第一次,晓兵哭了,妈妈也哭了。
回到银川,晓兵说自己愿意去妈妈家了。“妈妈开始显示出她母爱的一面。我做生意几十万赔了,她说赔了就赔了'咱们身体好就成了。”这样的母子矛盾,一定得上《心理访谈》才能解决吗?晓兵说,其实周围的亲戚朋友全给调解过。“他们都对我说:你作为儿子你应该孝顺;然后又对我妈说:你就少发点脾气吧!他们就是劝,根本没人能说到点子上。不是专 家还真解决不了!”
制片人周凌介绍,《心理访谈》做过一个反馈系列,确实可以看到,很编得了改变的动力。杨凤池认为《心理访谈》之所以能够帮助上节目的人,是因为这节目是很有技术含量的:“我归纳了一下,专家们至少使用了十五六种技术,像家庭治疗、空椅子、叙事疗法等。”这使《心理访谈》区别于亲友间的浅层交流和一般的情感倾谈,心理专家独特的观察和分析可能作用于上节目的嘉宾。
节目做不到的
江妈妈对上节目的效果,评价比儿子低了很多。她不太确信地说:“我不知道他跟你们是怎么说的。”她说,一年多了’母子俩的关系好了一点,“但根本问题没解决”,江妈妈说自己对儿子“还是有点寒心、凉心。他就没有办法像人家儿子跟母亲那么亲。他对他丈母娘比对我好。”江妈妈说,现在晓兵仍然不会主动到家来,她想要的亲密无间的母子关系仍是一场梦。
然而,晓兵也是一个诚实的人。“刚回来的时候,变化是不明显,可现在,我心里的结已经解开了,我能更多地理解妈妈了。”晓兵对妈妈的感睛已经由拒绝转变为理解和接纳,可是江妈妈还感觉不到。她可能太着急看到行动上的变化了。也许,她还需要等待。这意味着,离开演播室,回到真实的现实,要达成真正的变化,还需要很多努力。而变化,也是需要时间的。
希望马上看到变化——很多人对《心理访谈》都抱着魔术棒的想法。人们对《心理访谈》的另外一个期待是:一次节目能够解决更多问题。2007年11月,《心理访谈》录制了郑州安文丽的节目,并于2008年3月2日播出。20年前安文丽与先生的爱情没有得到父母的祝福,俩人悄悄结了婚,本来她就深怀负罪感,雪上加霜的是,丈夫有了第三者……“《心理访谈》解决了我50%的问题。”
这50%即是让安文丽“从对父母的深深的负罪感中解脱了”,但是,未解决的50%也是有些严重的。安文丽问:“第三者伤害我的痛,我能再等20年吗?”然而,《心理访谈》不可能在一期节目里既为她解决与父母的关系问题,又同时处理第三者的问题。安文丽并不埋怨这一点,她只是问:“是不是我需要再去见心理治疗师,做心理咨询呢?”淘宝热门商品:
|
|
0 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