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久旱逢甘霖,他乡遇故知,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”自古是中国人的四大喜事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达,地球逐渐成了“村”,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实现了实时联络,成才道路越来越宽早已不是非走“独木桥”不可了,天气也已经可以用科技手段进行干预,唯独剩下这“洞房花烛夜”依然是中国人生命最值得期待、最美好的一件事。如今,回首而望。从简朴到奢华,从单一到个性,喜事新办、中洋结合,我们的婚礼随着时光而变迁。
70年代婚礼关键词 简朴
背景:20世纪70年代,绝大多数关系民生的商品仍需要凭票购买。那时的婚礼大都办得极其简朴,大多数人延续老的习俗,在家里摆开“酒席”大宴亲朋。办一场又热闹又体面的婚礼,只需一二百元而已。
时间回到1976年国庆节。
这一天是巧凤大喜的日子。听听窗外哗哗啦啦的雨声,巧凤不禁有点担心,新女婿家的巷子里恐怕早已是一脚两腿泥了吧。顾不上这么多,赶快起床吧。昨天晚上,翻腾了一夜,思绪万千,无法入眠。毕竟,结婚,是每个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。
衣服和裤子是大姑姐给准备的。粉红色的确良衬衣,外罩浆黄色条绒外衣,藏蓝色的凡立丁裤子,“这在当时可是好料子,一二十块钱一米,毛料也就是这个价了,下垂感特别好。”如今已经当了奶奶的巧凤如此回忆。
洗完脸,搽上雪花膏,编好油光水滑的两条麻花辫子,这就是新娘子结婚当天最好的妆扮了。
刚过九点,新女婿福祥就和娶亲的队伍上门了。和现在讲究老礼节的婚礼差不多,男方向女方父母呈上了“四样礼”,包括几节莲藕,一钓子猪肉等等。
最值得巧凤骄傲,也最让巧凤的好姐妹们羡慕的是,结婚的当天,男方家来了两辆吉普车。要知道,当时大多数新娘子都是新女婿用自行车驮回去的,当然如果婆家离娘家不远,也有新人坐公共汽车或者干脆走回去。再看看流行的“三转一响”:自行车、缝纫机、手表、收音机,巧凤也是一个不缺。
到了婆家,举行了非常简单的仪式,无非是长辈说了些祝福的话语。亲戚好友自是不敢怠慢的,福祥家里早有执事操起了锅碗瓢盆,好一阵儿叮叮咣咣。你往桌上一看,只不过四个热菜,以素为主,再加一人一碗臊子面。虽然如此,大家也都吃得热热闹闹。
二姨送了一幅被面,大姐送了一个暖水瓶……巧凤一一记下。在当时,上了十元钱可都是重礼,是自家至亲好友才舍得送的,当然得一一记下,以备将来还礼。
如此这样,整个婚礼也不过花费300元钱。唯独让巧凤感到遗憾是:新郎官当天的喜服是借别人的中山装。自从生活条件提高之后,巧凤对福祥的穿衣打扮从不吝啬。
80年代婚礼关键词 旅游
背景:20世纪80年代也还是个物资比较匮乏的年代,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,结婚时大摆酒席,宴请宾客并非人人都能承受。对于工资仅有几十元的普通老百姓来说,实惠的旅行结婚不失为一个符合经济状况也有面子的选择。
1986年的“五一”劳动节,是冬梅和兴国选定的好日子。这天小两口兴高采烈地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,开始新婚之旅。随身携带的行李:几件换洗的衣服,一些路上吃的干粮,一个从大伯家借的黑白相机和600块钱。
虽说从西安到上海要坐30多个小时的硬座,但因为卧铺很贵,刚刚组建新家庭的冬梅和兴国可舍不得坐。到了上海,一对新人分男女,住招待所10来块钱一个床位的大通铺。
“一路上玩得很辛苦,但是也很开心。那会儿旅游的人不多,环境破坏也少,风景可美了。”20多年过去了,冬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依然历历在目。她手上那一张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上洋溢着的是一对幸福的笑脸。
旅行归来,还是少不了要宴请亲朋好友一番。酒席是在新房门口的小院子里摆的,就两桌。此时的“婚宴”比起70年代可是丰富得多了,一桌至少10个菜,全鱼、全鸡必不可少。
冬梅当天可花哨了:粉红色的羊毛衫配一条暗红色的薄呢裙,还烫了卷发,脸上搽了“紫罗兰”的香粉。再瞧那边,新郎官兴国可是一点儿不敢马虎,一身当时最流行西装,头发梳得油亮。
晚上,闹洞房是一个当然的保留项目。一群年轻人围坐一团,先是让新郎新娘说说恋爱经过,说着起兴了,要两人来上一段黄梅戏,还得边唱边跳。看着兴国那滑稽的舞姿,大伙们早就笑得前仰后合了。
90年代婚礼关键词 多元
背景: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起来,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,婚礼更加丰富多彩。婚纱影楼、婚庆公司开始遍布大街小巷,于是乎,婚纱照、花车、礼服、酒宴,逐渐成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元素。
晓霞和志伟的婚礼定在1996年元旦。从1995年下半年小两口就开始着手筹备婚事,拍婚纱照,预定酒店,装修新房……两家人都忙得不可开交。
新房是单位分的一室一厅单元房,30来平方米,装修比较简单:主要是粉刷墙面,地上铺了当时时髦的花瓷砖。家电是一水儿的名牌:25英寸的东芝彩电,春兰空调,小天鹅洗衣机,长岭冰箱,而最让朋友们艳羡的还是一套进口的组合音响。“当时卡拉OK特时兴,我记得结婚当天晚上朋友们一直唱到凌晨,隔壁的邻居都有意见了。”晓霞如是回忆。
婚礼当天,晓霞凌晨5点起床,去婚纱影楼做头发、化妆。化好妆的新娘子穿上洁白的婚纱,好美啊!新郎官也没能闲着,联系婚礼司仪、摄像,安排车队迎亲路线,包括进门和挂门帘的红包,给司机的烟酒、喜糖,一点都不敢马虎。
上午10点,接新娘的队伍终于来了,娘家人立马炸开了锅,堵门的堵门,藏鞋的藏鞋,晓霞在伴娘的陪伴下静静地坐在床边,脸上则是难以掩饰的喜悦。“咚咚咚”,一阵急促有力的敲门声,“不开不开,没有红包别想进门!”小妹把守着大门。新郎只能乖乖地把红包一个一个地从门缝里塞进来,直到在场的小辈们每人手上都拽着三五个才算罢休。大门终于打开了,一群人蜂拥而入,有司仪,有摄像,还有跟着看热闹的,把本来就不大的客厅挤得水泄不通,好不热闹。接下来的程序就更加繁琐了,向岳父岳母鞠躬,新人互带礼花,吃荷包蛋,放鞭炮,背新娘……
经过一番折腾,一对新人终于坐上了婚车,直奔酒店。“过去是有啥吃啥,到了90年代已经变成了吃啥有啥了。”晓霞对此颇有感触。婚宴菜式已经和现在差不多了,区别比较大的可能就是礼金的数额。90年代中期礼金基本就是五十元、一百元的,而如今早就翻了几番。
步入90年代后期,年轻人更加崇尚个性,婚礼也随之越来越多元化。三轮车婚礼、户外婚礼、仿古婚礼、纯西式婚礼、集体婚礼,还有更加新奇的海底婚礼、空中婚礼,真是只有想不到,没有做不到的。
从简朴到奢华,从单一到多元,婚礼变化之多、变化之快,令人咋舌,支撑这些变化的正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水平、人民生活质量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改善。它不仅折射出某个特定时代的生活状况,也反映出中国与世界文明的碰撞与融合,以及随之而来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。社会在发展,文明在进步,“洞房花烛夜”也将随着新世纪的发展而继续。
淘宝热门商品:
|
|
0 评论:
发表评论